无谓错失清明谷雨,《取火》立夏把握暖光。
人生不能没有歌曲,借你耳朵听我歌唱。
五位写手一人一区,诚心推介音乐珍藏。
NOW ON >>> 大马创作歌手Aki黄淑惠
田馥甄那首红极一时的“LOVE!”,创作自大马音乐人Aki黄淑惠。少女时期,Aki早已到国外发展,但走过一圈回来,她选择了留在马六甲。Aki的第一张个人专辑由台湾著名音乐人袁惟仁操刀制作,在那之后二十年过去了,她回到独立音乐人之身。为人写歌,也写歌给自己;组成摇滚乐团ARVAN阿尔梵,自己的歌偏偏又极其疗愈。她矛盾而自由,叛逆与善良并存。
*
总共在Aki的住家见过她两次。第一次是采访,我们正儿八经地坐在客厅聊。天花板中央有一把吊扇,静谧的午后特显喧嚣。

第一次听Aki,也许会有点陈绮贞的味。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末,台湾独立音乐崛起,城市有了诗意,民谣创作掀起新风潮,她的成长恰逢那个黄金年代。
Aki黄淑惠《寻找》。(取自YouTube)
深受台湾乐坛影响,大马的华语乐坛也有了新气象。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唱片时代,大马音乐人也开始唱起自己的歌;创作比赛如雨后春笋,许多乐坛新人纷纷诞生自八十年代末的海螺新韵奖,一如梁静茹、阿牛、戴佩妮、黄品冠等等。而中学时期的Aki,早就在海螺民歌餐厅驻唱。
听Aki的歌,不能只有串流平台。我觉得她的更多部分是属于现场的,那些现场可以是马六甲一条亮灯的后巷,可以是闭门Live House一个迷幻的夜晚,可以是她和乐队阿尔梵的独立摇滚舞台,可以是Open Mic与诗伴奏,也可以仅仅是她白色小屋的客厅。
就算 就算世界不能包容
Aki黄淑惠
我还是会固执地追求我所爱的
哪怕 哪怕再纷乱的世界
我宁愿死而无憾 我宁愿成为勇敢
唱着这首歌的时候,她就抱着自己的木吉他,坐在客厅的木沙发上。《这是你要的生活吗?》——是给自己的叩问,也问到了听歌的人。后期的歌,更多是对生命状态的解析。

Aki黄淑惠其实出道极早,1982年出生于马六甲,在19岁便组成淑惠美娜(SUKI & MINA)组合,发行第一张专辑《两个人》。这张属于19岁女孩的专辑,由曾制作“无印良品”专辑的制作人陈豪操刀,主打一个“善良的叛逆”。尽管组合解散,2005年Aki只身到中国发行专辑《惠声绘色》;隔年在台湾著名音乐人袁惟仁的操刀之下,Aki再推出台湾版专辑《情人日记》。少女Aki闪亮闪亮的,在那栀子花般的岁月,出专辑像是梦开了花。但没人想到,带着所有音乐人都有的梦想到国外发展,突然某天她却自己逃了回来。
从远方逃逸回家的Aki,连带脱掉了高跟鞋、短裙、唱跳舞步……似乎,穿回棉麻衣裤平底鞋的Aki才是她自己,风吹过都能飘逸。于是在马六甲,那片家乡最熟悉的大海面前,她在风里写歌。《风和蚂蚁》写给女儿,一转眼她已是两个女儿的母亲。高挑、长发、女儿像极了母亲;母女三人都像少女。
Aki黄淑惠《风和蚂蚁》。(取自YouTube)
如今的Aki是独立音乐人,独立虽意味着自由,自然也伴随更多责任。但我看到的是Aki变得更广袤与多元了,在一大片生活的泥泞之中,她长出了新的枝桠。从以往为电视剧写主题曲,到去年为颜永祺导演的契诃夫舞台剧《天鹅之歌》《海鸥》创作了三首歌曲,自己也参演其中;与新加坡独立摇滚乐团Goose我鸟合作单曲“Packing List”、为马来诗人Abdullah Hussaini的诗作谱曲朗诵,也参与了TedxPetalingStreet的演说……

少女是无所畏惧与奋不顾身,即使走过了生命低潮与黑洞,Aki的少女之身更显清澈。几乎每次见面,她手机里都会有新歌Demo。
第二次见面,我们坐在屋前草地上听,两个女儿也在一旁玩着自己的晚风。那些创作,许多都是她自己用吉他编曲、哼唱;赤裸,却也至真至诚。
Aki词曲功力兼备,但唱始终是她最锋利的武器。我想形容作刀——但她的歌声不伤人,温润如丝;有时,她宛如一只躺在桑叶里的蚕,吐丝结茧;单是轻轻哼唱,就足以把人抱紧。

同场加映 +++ 梁馨元《创作歌手Aki黄淑惠 / 不谈疗愈 用音乐拥抱情绪》
NEXT UP >>> 香港全能音乐才子Khalil Fong方大同
梁馨元|《取火》特约
记者,声音工作者,中文系毕业生,出版诗集《我吞下一颗发烫的黑曜石》。
曾获花踪新秀文学奖、香港青年文学奖等,作品散见大马內外报刊与文学杂志。